联系人:周经理
工程电话:13911587607
公司总部: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北河村西农场路1号
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管网工程设计
1 项目区基本情况
马园灌区位于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沈家河下游,地理位置东经106°16′,北纬36°10′,地形地貌形态主要表现为剥蚀构造丘陵地形、侵蚀堆积河谷阶地,土壤多为壤土和轻度侵蚀性黄土。灌溉面积5080亩,种植作物为大田蔬菜和马铃薯。
2 系统规划设计参数
2.1 基本参数
(1)喷灌工程设计保证率。根据《喷灌工程技术规范》(GB50085-2007),以沈家河水库为水源的喷灌工程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85%,设计保证率取90%。
(2)作物的耗水强度。作物耗水强度一般为3-7mm/d,参考相近地区试验资料,设计耗水强度取5.0mm/d;
(3)灌区设计风速。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,灌区年平均风速2.8m/s左右,设计风速取2.8m/s。
(4)喷灌系统灌溉水利用系数。根据《宁夏微灌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导则》,项目区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.85。
2.2 系统管网的布置
2.2.1 管网布置基本原则
(1)根据作物种植要求及采用的灌溉技术,输水管道要适合灌溉形式的要求,不破坏现有渠道灌溉系统。
(2)因地制宜,根据加压泵站布设位置和作物种植方向,使管道总长度最短和尽量少穿越其它地物,确保作物用水要求,调水便捷,管理维修方便。
(3)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设,干管沿等高线布置,分干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,支管和分干管垂直。
(4)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,为防止热胀冷缩和冬季冻害,输水干管、分干管及支管均采用地埋式,并在低洼处及管尾修建排水井,以便排除管道中积水。
(5)输配水管网各级管道进水口必须设置控制阀。
2.2.2 管网布置
由于该灌区灌溉面积大,因此布置成干管、分干管、支管3级。支管垂直于分干管基本沿着等高线双向布置,南北走向,田块边界的支管长短不等(最长为130m),平均长为113m长,共布置1354条支管,总长150.9km,支管间距20.3m,分干管东西走向,共布置23条,总长17.5km。干管基本沿着等高线布置,南北走向,共3条,总长6.18km。干管接总干管,起始端与加压泵站过滤系统出口连接。
2.3 各级管道流量计算
2.3.1 典型支管设计流量
支管流量为所有喷头流量之和,支管间距20.3m,支管平均长度113m,喷头间距为15.3m,每条支管上安装7个喷头。
Q支=NQ喷/ηG
式中 Q喷-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,m3/h;取2.11 m3/h;
N-支管同时工作的喷头数量;
ηG-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,根据《喷灌工程技术规范》GB/T50085-2007规定在 0.95-0.98范围内,取0.97;
Q典支=N Q喷/ηG=(7×2.11)/0.97m3/h=0.004m3/s。
2.3.2 分干管设计流量
分干管流量为该分干管上的所有支管上同时开启的喷头的流量之和。
Q分干=NQ喷/ηG
式中 Q喷-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,m3/h;取2.11 m3/h;
N-分干管上同时开启的喷头数量;
2.4 管网的水压力计算
2.4.1 沿程水头损失
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采用《喷灌工程技术规范》【3】GB/T50085-2007中规定的公式计算
hf=
式中 hf为管路水头损失,m;
f为摩阻系数,94800;
Q为管道流量,m3/h;
d为管内径,mm;
b为管径指数,4.77;
m为流量指数,1.77;
L为管段长度,m;
2.4.2 局部水头损失
管线局部水头损失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%-15%考虑,设计取10%。
2.4.3 等距等流量多喷头(孔)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采用《喷灌工程技术规范》GB/T50085-2007 规定的公式计算。
hfz/ = F hfZ
F=[N(1/(m+1)+1/2N+(m-1)0.5/6N2)-1+X]/(N-1+X)
式中 hfz/ --多喷头支管沿程水头损失,m;
N—喷头或孔口数;8个(最长支管段所带喷头数);
X—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,即支管入口至第一个喷头的距离与喷头间距之比,取0.5;
F—多口系数,0.39。
2.4.4 支管入口压力水头。本设计中因最大水头产生在支管首末端喷头间,所以用末端喷头入口压力作为计算基础。因为马铃薯、大田蔬菜株高为0.5m以上,故竖管选用内径为32mm,高度为2.6m的PVC管。根据GBJ85-85,末端的喷头工作压力水头为300KPa,支管入口与末端的地形高差最大为0.22m,喷头的工作水头以竖管上距喷头进口0.2m处的压力水头计,因此支管入口的压力水头为:
H支=30+(2.6-0.2)+0.22+(94800×2.4×2.111.77/324.77)+(94800×113×14.771.77/874.77)=33.38m
即支管入口的压力水头需保证有32.38m。
2.4.5 加压喷灌系统设计水头按《喷灌工程技术规范》GB/T50085-2007 规定的公式计算。
H=Zd-Zs+hs+hp+hf+hj
式中 H—喷灌系统设计水头,m;
Zd—典型喷点地面高程,m;
Zs—水源地面高程,m;
hs—典型喷点竖管高度,m;
hp—典型喷点喷头工作压力水头,m;
hf—水源至典型喷点喷头进口处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,m;
hj—水源至典型喷点喷头进口处之间的管道局部水头损失,m;
2.4.6 最不利轮灌组,危险点水力计算
典型喷点水压计算:典型喷点选择二干管出口处喷点,位于灌区北边,最高处,且距水源较远。Zd=1610.0m,Zs=1630.0m,hs=2.6m。
hp取30m,经计算hf=14.4m,hj=1.44m。
H=1610-1630.0+2.6+30+14.4+1.44=28.44m。
3 综合评价
通过对马园灌区为例进行喷灌系统进行分析、技术与设计计算,可以为该地区节水灌溉系统设计提供依据,对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。
3.1 提供了一条解决干旱缺水区农村脱贫的有效途径
当地气候干燥,水资源缺乏,节水灌溉的实施有效地解决当地用水量的问题,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,作物产量得到提高,使农民改变了传统旱作农业的落后观念和种植模式,对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3.2 提供了一个促进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的方式
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农业生产中,实现了节水灌溉技术与特色作物高产技术的集成,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,增加了农业生产能力,促使了旱作农业技术向着工程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转变,实现了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。
3.3 增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
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,既对水资源进行高效、集约的永续利用,而且对项目区水资源的利用统一配置和调度,使水资源的供给能力相对稳定,增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。
全固定式喷灌系统图
施工安装图
施工安装图
竣工图